搜尋此網誌

2025年11月4日 星期二

廣東莆田的千元真名牌包

251105 Wed. [廣東莆田的千元真名牌包]

很多時候,跟學生家談完之後,我花比較多時間在跟學生說你其實不需要上課,因為網路上有很多免費的資源、開放課程,可以解決需求。現況也還沒有達到一個自修到很徹底、開始需要個多技術指引的境界。


我很常覺得名校跟名牌,在美國等頂尖學校是私立學校,也就是比一般大學昂貴的地域,是沒有差別的。你買的是一個身份階級的識別、networking,最在乎的並非東西的本質。譬如說去讀紐約大學,可能就有機會認識Barron Trump,我也不會否定這個可能性的巨大價值。有那麼多世界級的名校,把課程放到網路上,如此珍貴的資源、大家那麼想要進去的學校,免費把東西給大家看,點閱率卻不及名不見經傳的網紅的出軌、黃金右腳授勳、像是演藝人員的政治人物的引吭高歌。


其實大部分的人並不喜歡學習,免費的知識也不想看。

大部分的人也不喜歡工作,只要有了靠譜的經濟來源,工作就不會認真做、或是就放棄了。以前競爭後得到的頭銜,待過的組織,也只是高嫁高娶、門當戶對的入場券,第一次見面迫不及待的談資。我很常看著我的女學生,想著他們學習的意義到底是什麼,因為他很有可能跟家族女性一樣,以後並不會工作,或是只會很短暫的工作,ㄧ結婚就退休。而男學生,很可能成為董事長特助,然後變成未來的董事長,跟留學學的東西也不太有關,基本上不留學也能勝任的工作。


從另一個角度切入,正因為大部分的人很在意門閥、圈圈,所以想辦法進去之後,就會為自己不是發自內心歡喜的知識而努力、努力畢業、讓自己得到某個學歷。整體來說也是會提升世界的平均知識水準,名牌店也是可以賺到錢。


很多名牌包大廠是找中國代工的,這些代工廠附近也會賣很多就是名牌包本包的包,只是miu miu 變成niu niu or mui mui. 據說百貨公司一個十萬塊的包,莆田可以人民幣千元以下就買到。當我在編織草包的時候,我很常想,百貨公司的草包,是印度人、中國大媽編的吧,我這台灣阿姨編的難道不會更好一點嗎?


之前大家在辯論用AI創作出來的畫,能否稱為自己的作品,我覺得兩方都有一些很有力的論點。其中有一個點很有意義:在這個AI可以取代很多人類勞動與思考的時代,一個人還願意拿起畫筆來畫畫,那他就是真的對這件事有需求、他愛這件事,這個人也會願意為了這樣的熱愛與時俱進,不計較名利,可能同時獲得名利。若一個人在財務自由的情況下,仍然願意做點事,並且心懷社會地工作著,那他應該也會做得特別好、幫助到很多人、自己也很充實。


財務自由的終極目標就是可以挑選自己的生活方式、相處的人,所以財務自由之後決定回到小我、或是繼續跟社會保持聯繫,都是有選擇的選擇。可以買莆田的包,也可以買百貨公司的包,也可以用宜家的藍色超牢靠藍色袋子就好了。 




2025年10月30日 星期四

中學英數課程

為時半年的Y8/7年級數學課已經於上星期五收官了~現在要開新的數學班&7年級上下的英文文法閱讀課。數學是SAT導向的,跟學校也能配合。歡迎洽詢課程詳細資訊。三人開班,收費現在是$800/時/人,跟多年前製作的海報有差異。



2025年10月3日 星期五

人生三大錯覺/AP Psychology課程3人開班

 251004 Sun. [人生三大錯覺]



心理學的Signal Detection Theory分析人們如何在訊號複雜的世界去偵測訊息、察覺訊息。人們的感知很常不是精準的,不精準又有兩個分支:false positive, false negative. false positive舉例來說,像是在造影中看到了腫瘤瘤,但其實並沒有有腫瘤。false negative則是明明有腫瘤,但是卻沒有在造影中判斷出腫瘤的存在。


雖然我不是心理學家,但是我收集了很多梗圖來幫學生加強記憶力,人生三大錯覺的梗,最早是從中國的微博開始的:我的手機在震動、他是不是喜歡我、遊戲中我可以反殺。他是不是喜歡我這個點,引起青少年很多討論。有一位TAS的學生說他哥在高中的時候暗戀一個女生,後來他們各自到不同的地方讀大學,輾轉得知那個女同學也喜歡她哥很久。但是他們已經各自有生活了,最後也沒有在一起。哎,怎麼很像電影有演過,美妙的青春期藍調。原來那不是錯覺,真美妙,也很哀傷。


自從愛貓走了之後,很常有false positive幻覺:剛才是不是有毛球刷過我的身邊?


AP phsychology課程,3人開班,$900/hour/人,兩人以下開班則須負擔三人一起上課的費用。為了讓你的2026年5月從容不迫,現在就開始準備!


2025年9月25日 星期四

都要考試了你怎麼還在滑輕艇?!


250926 Fri. [都要考試了你怎麼還在滑輕艇?!]
The making of America’s Ivy League elite這篇經濟學人的文章裡提到,進美國的Ivy-plus,跟家庭財富高度相關,次標題提到the boost that students with rich parents get when applying to the best universities,具體來說有3種boosts: 
1
legacy&wealth:拼爹媽、拼家族、拼財力、父母是校友、父母super rich、學校想結交的大人物
2
所費不貲的各種upper-class運動: rowing, lacrosse, etc.
3
課外活動: debating, theater, etc.(私立非宗教高中比較鼓勵或培養的)

這篇文章的作者結論直接且強烈:these universities are channelling comparatively underqualified legacies, athletes and private-school graduates into positions of unusual influence. A greater emphasis on academic merit would yield not only a fairer society, but also a brighter elite. 用學術成就(沒有明確說是用標準化考試)比重高一點的入學審核方式,會比現在的名牌家庭+貴族子弟流水線的挑學生方式,對社會更好。

這是我給高中生閱讀課讀的文章。我的學生大多知道這些入學原理、比我同年紀時更瞭解社會(比起我的學生,我當年好像小白兔)。一直到二十多歲,我都還覺得學生要考那麼多AP了,怎麼考前還在高密度練樂團,而且還不是首席,只是人山人海「之ㄧ」;是我少不更事。

如果是高中的我,讀這樣的文章,大概會覺得desperate,世界太不公平了,覺得很痛苦。現在讀不會激動,知道每個人生下來手上就有不一樣的牌,公平是一個概念,就像徒手想要畫一個正圓,實作有難度。了解自己以外的運作方式,也比較不會白忙活。Climb the right mountain. 

https://www.economist.com/united-states/2023/07/24/the-making-of-americas-ivy-league-elite


 

2025年9月23日 星期二

AP phsychology課程,3人開班

 250923 Tue.

We live in a world where there is more and more information, and less and less meaning.

"Nous vivons dans un monde où il y a de plus en plus d'informations et de moins en moins de sens". -Jean Baudrillard

以前課堂聽過一個笑話,很像是解剖課,教授問:裝過屎的碗,你還考慮用來吃飯嗎?學生全部都說不會。教授說:但是你吃大腸麵線跟薑絲炒大腸是不是有吃到大腸?大腸就裝過屎,但你還是吃得很高興。這個笑話記憶點深刻。


現在我想到一個很實際的analogy: 你會吃路邊隨便一個人送你吃的食物嗎?不可能嘛!絕不考慮!但是這麼多人每天刷手機、看短影音,就像是沈迷於路邊隨便一個人送你吃的來路不明、居心剖測的食物,還吃得很開心、狼吞虎嚥。而且這些不認識的人絕大多數不是為了讓這個世界、讓其他人更好而發放這些免費的食物。


AP phsychology課程,3人開班,$900/hour/人,兩人以下開班則須負擔三人一起上課的費用。為了讓你的2026年5月從容不迫,現在就開始準備!



2025年9月16日 星期二

250916 Tue. [逆水行舟/愛の漸近線]

每次數學教到exponential指數函數,阿姨就會把這個概念分享給青少年。

每天進步一點點🤏,一年後就會很厲害喔!

每天退步一點點🤏,一年後就會吃土喔!

當然這只是個概念,試想,如果每天calorie deficit熱量赤字500卡,不久之後,就能夠瘦成一道青煙離開地球表面呢!連瑞士終極之旅都不用去了。行業其實沒有什麼秘密,因為能堅持努力的人微乎其微。

學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,不管世界怎麼變,要先過了自己這關。在有屋頂、衣食尚能溫飽的情況下,就繼續堅守自己的世界守則。

很像是高中時吧,在學指數對數的概念時,數學老師說:如果每次接近喜歡的人一半的距離,那麼什麼時候會碰到喜歡的人呢,答案是:永遠不會。真有趣。那些校草校花帥哥美女就像是永遠♾️都無法接近的漸近線asymptote…。不過,數學老師好像把大家都想成一個massless point。

2025年9月4日 星期四

250904 Thu. [22歲的學生生了寶寶🍼阿姨成為太師傅]



想當年,在烤鴨辦公室,疫情間,一對剛滿18歲的高中生,帥哥開賓士載著女朋友來上托福課,真是意氣風發、京城風頭無兩,剛成年就已經達到很多人年紀乘二還無法達到的KPI. 雙方都是混血兒,在學校很高人氣;校草校花在一起,還能夠一起去留學,真是令人氣憤。彼時他倆18,倆人的父母四人裡有三人還三十多歲,沒比我大多少。


這是他們倆第一次,可能唯一一次補習。吵吵鬧鬧,血氣方剛,後來分手了。現在美少女竟然又聯繫我,跟阿姨說她已經當媽媽了!


雖然我有些大學、二十多歲時帶的學生以也經結婚生子了,但是這位才22歲的年輕媽媽報喜,讓我特別感到驚奇,這一兩天也跟著感受到新生命的喜悅!22歲還有其他可能性,不是只有讀書找工作研究所在家躺平當米蟲。雖然我這年齡層多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生快樂一生,內心裡還是有個田園純樸浪漫想像,其實18歲就有合適的伴侶,結婚生小孩很像很棒,很順應自然。


前幾天還在跟同學傳梗圖,互相消遣只要不要亂生小孩亂結婚,一切都不會太糟太晚。沒想到現實立刻來了一記青春生命進度的暴擊。瞬間覺得自己像是張三丰,徒弟張翠山消失了幾年,孤島流浪,再回來已經有了張無忌。


人間事,動如參與商,當年感情好到不得了的,沒幾年間就形同陌路,不聞不問,各有發展。萬物生長,生命各自展開創意。